时尚

三大趋势影响全球医护 数字技术将与医疗深度融合

字号+ 作者:煎胶续弦网 来源:百科 2025-07-06 06:58:07 我要评论(0)

本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未来十年,是我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关键期,也将是我国数字医疗发展的黄金时期。3月30日,全球领先的信息分析公司、全球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的

本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未来十年,势影术将深度是响全我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关键期,也将是球医我国数字医疗发展的黄金时期。

3月30日,护数全球领先的字技信息分析公司、全球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医疗Lancet)的出版商爱思唯尔发布的《未来医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数字技术不仅是融合推动全球健康产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也将重塑未来的势影术将深度医疗行业生态,并深刻影响临床医生的响全未来。

《白皮书》称,球医未来十年,护数数字技术与医疗服务的字技深度融合、患者健康素养全面提升以及多元化医疗场景将是医疗全球医疗发展的三大趋势,并将对医护人员能力提出全新挑战。融合

三大趋势

据了解,势影术将深度该《白皮书》是爱思唯尔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基于对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临床医护人员的抽样调研,及对全球多国权威临床专家进行的深入访谈。

调研结果表明,未来十年,数字技术将与医疗深度融合,数字医疗技术将为医护人员的诊疗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在多种数字化技术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备受关注。

爱思唯尔大中华区医学教育解决方案负责人齐燕云介绍称,全球80%的受访医护人员认为,大数据将深度融入人口健康管理,科研数据、电子病例和医疗设备互联后采集信息的不断积累,将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准的诊疗方案,提高决策效率。

此外,全球56%的受访医护人员认为,医生将更多使用由人工智能辅助的临床决策工具进行决策,实现更精准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此趋势影响下,精通数字技术、学习更多卫生经济学知识和更加注重医患沟通技巧(如倾听、同理心等)已成全球医护人员的共识。

另一个趋势,是患者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

《白皮书》显示,全球高达90%的受访医护人员认为“医疗机构绩效评价”与临床实践密不可分。作为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患者就医体验同时受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患者自身的健康素养两方面因素影响,患者健康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其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

全球66%的受访医护人员认为,随着远程医疗设备的普及、个人医疗记录的完善,患者将更主动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理解并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并能够积极地配合医生实现最理想的治疗结果。同时,患者健康素养的提升,也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依据健康状况的变化,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逐步实现从“专注于疾病治疗”向“预防、治疗和康复并重”转型。

然而,医疗服务场景的变革也对医护人员技能提出全新挑战。

伴随数字技术与医疗手段的深度融合以及患者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多元化的医疗和健康服务模式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便利,提高诊疗效率。

《白皮书》显示,全球63%的受访医护人员认为,远程诊疗在未来将进一步占据主导地位。

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医生对远程医疗的态度更积极乐观。“过去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因此促进了远程医疗的发展。现在我们医院20%~30%的门诊咨询服务通过在线方式完成,占整个门诊收入的25%。”中国一家医院的临床专家称。

51%的受访者认为,远程医疗可能影响医生保持对患者人文关怀,未来医疗场景下医患沟通技能对临床医护而言十分重要。

如何应对新挑战?中国医护人员认为,为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元化的医疗和健康服务模式,未来临床医生需具备的最重要的两项技能为数据分析能力(60%)和技术素养(48%),此外,临床知识(46%)、沟通技能(34%)等依然是未来医生的核心能力。

中国引领

过去十年,全球医疗行业发生了重大变革,而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这一变革。

从全球范围看,新冠肺炎疫情(97%)、慢性病(如心脏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94%)和人口老龄化(93%)被认为是导致全球医疗行业重大变革的前三大影响因素。

而从中国看,96%的中国医护人员认为,绩效考核/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对临床诊疗有重大影响。这一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90%)。此外,92%的中国医护人员认为,患者健康素养的提升也促进了医疗行业的进步,而全球平均水平为86%。

《白皮书》还显示,中国政府和公众对医护人员的认可度全球最高。

中国医护人员更认可政府在医疗领域的工作重点,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7%。中国医护人员对政府的评价更积极正面,且认为自己的工作获得了政府的认可,比全球水平高27%。

此外,全球仅有半数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获得了公众的认可,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比全球平均水平高14%。

值得一提的是,从全球视野看,中国有望引领从疾病治疗到预防模式的转变。

《白皮书》显示,84%的中国医护人员认为,远程监测设备的普及将便于患者评估自身健康状况,这一比例全球最高。此外,89%的中国医护人员认为,主动查看个人医疗和健康记录的患者比例会更高。93%的中国医护人员认为,未来的医疗服务将更关注患者的体验,这一比例也是全球最高。

中国医生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也是全球最高。77%的中国医护人员认为,预防疾病更重要,而重视疾病管理的患者也会获得更好的健康回报。

因此,《白皮书》认为,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医疗大数据的优势,推动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的临床决策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智慧医疗:我国医疗服务的新范式

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出台了一系列聚焦人工智能、健康医疗大数据、互联网+、远程医疗等关键词的政策,特别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医疗卫生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中就强调要发展以创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医疗。

政策早已落地实施,我国在智慧医疗发展上持续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其中包括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和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

而在具体应用上,通过就诊前的线上挂号、电子就诊等,就诊中的医疗影像、智慧病案等,就诊后的慢病管理、诊后随访等,构建了时间上的持续性服务体系,实现了空间上以患者为中心,突破物理边界,比如互联网医院。更重要的是,智慧医疗的应用还能满足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

不仅如此,大量医学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研发走向应用。《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仅2020年和2021年两年,就有20余款涉及心血管、眼科、肺炎、骨科等多领域的医学人工智能产品获得了临床准入证书。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智能设备还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保障,比如测温、消毒、AI医疗、疫苗研发等。

记者注意到,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及各部委发布的各项文件中,运用新技术发展智慧医疗被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深度运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智慧医院,建设重大疾病数据中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手机APP为什么越做越大?网友热议微信

    手机APP为什么越做越大?网友热议微信

    2025-07-06 04:52

  • 全球首例投资公司收购量子计算业务

    全球首例投资公司收购量子计算业务

    2025-07-06 04:37

  • 滴滴、叮咚买菜、陆金所在列!又有11只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滴滴、叮咚买菜、陆金所在列!又有11只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2025-07-06 04:25

  • 央行定调下阶段政策思路:货币政策稳增长取向更积极

    央行定调下阶段政策思路:货币政策稳增长取向更积极

    2025-07-06 04:17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