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

八亿时空频繁跨界:“科创”不能搞成“创投”

字号+ 作者:煎胶续弦网 来源:综合 2025-07-07 06:07:33 我要评论(0)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评论员 黄宗彦近日,八亿时空SH688181,股价43.15元,市值41.63亿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约2.8亿元建设年产

炒股就看,科创权威,空频专业,繁跨及时,成创全面,科创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空频

原标题:每经热评丨频繁跨界:“科创”不能搞成“创投”

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评论员 黄宗彦

近日,繁跨八亿时空(SH688181,成创股价43.15元,科创市值41.63亿元)公告称,空频公司拟投资约2.8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繁跨并将逐步开拓在锂电材料方面的成创产能布局。值得注意的科创是,这已不是空频八亿时空首次尝试跨界。今年4月,繁跨公司就曾宣布涉足高级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领域,拟投资金额为4.98亿元。而公司主营业务是液晶显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上市公司跨界、转型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在笔者看来,作为一家科创板公司,在上市仅有2年多的时间里两度跨界的做法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科创板的设立旨在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新的融资渠道,全面提升融资效率。同时,科创板作为注册制试点板块,不论是上市条件还是审批流程都较主板和创业板更低、更为便捷,极大地提高了上市速度。

换言之,企业通过科创板这一“绿色通道”进入资本市场后,应该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并转化为成果,而非将资金投向与主业毫无关联的行业和产业。如后续公司宣布主业需要资金,岂不是要通过配股、增发或者发行可转债的方式再融资,将资金成本变相地转嫁给投资者?

其次,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跨界的真实目的往往难以捉摸,容易对投资决策形成误导。

常见的跨界原因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是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或者由于外部环境突变,导致被迫转型;第二种是上市公司整合产业链,对上游或下游产业进行延伸,核心还是聚焦主业做大做强;第三种是上市公司化身天使投资人,投资热点或者与自身毫不相干的行业,希望从中获得新的利润点。前两种情况都较好理解,而第三种情况则复杂得多,即便不是为了蹭热点,对于新领域的建设、运营、市场反馈等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而中小投资者往往看到上市公司进行对外投资、涉足新领域,就将其视为上市公司财力雄厚的表现。且一旦沾上热点行业,股价则有可能在短期被爆炒,盲目跟风之后却是一片狼藉。如曾主营半导体生产研发的,在2016年花费20亿元投向教育行业,拟双主业并行发展。结果由于收购标的持续亏损,勤上股份不得不在今年3月以1元的价格将其转让出去。这笔投资打了水漂不说,连原来的主业也开始走下坡路,近6年仅有2年净利润为正。

当然,也有部分上市公司转型成功。比如曾以淡水鱼养殖和鱼饲料为主业的,在2015年宣布进军光伏领域,在一系列整合之后,现已成为国内多晶硅龙头,市值逼近3000亿元。

笔者认为,外行想变成内行绝非朝夕之间便能练成,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应当更为审慎决策,其中中小股东和独董应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不能让大股东搞一言堂,该投反对票就投反对票,切实维护好自身利益。而站在监管部门的角度,应对上市公司,尤其是科创板公司跨界投资加大审核力度,比如严格要求其在投资金额、投资频率、主业相关度以及项目持续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信披,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公司“不务正业”的现象,让科创板回归科创本源。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港媒:壹传媒及《苹果日报》6高层承认串谋勾结外国势力

    港媒:壹传媒及《苹果日报》6高层承认串谋勾结外国势力

    2025-07-07 05:24

  • 新经典:公司从今年年初就已与“东方甄选”、“东方甄选之图书”开展合作

    新经典:公司从今年年初就已与“东方甄选”、“东方甄选之图书”开展合作

    2025-07-07 05:14

  • 山煤国际财务存异常

    山煤国际财务存异常

    2025-07-07 05:11

  • #中公教育市值蒸发逾2000亿#上热搜 网友:害怕今年退费失败

    #中公教育市值蒸发逾2000亿#上热搜 网友:害怕今年退费失败

    2025-07-07 04:4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