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焦点 >>正文
22家港股生物医药公司公告381次回购 涉及总额34.1亿港元
焦点235人已围观
简介转自:证券日报今年以来,港股生物医药领域回购活跃。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港股生物医药行业年内22家公司公告381次回购,涉及金额共计34.1亿港元。2021年同期发生254次回购,涉及金 ...
转自: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家港港股生物医药领域回购活跃。股生告次iFinD数据显示,物医截至9月26日,药公亿港元港股生物医药行业年内22家公司公告381次回购,司公涉及涉及金额共计34.1亿港元。回购2021年同期发生254次回购,总额涉及金额共计18.71亿港元。家港
单笔金额最高的股生告次是4.43亿港元,公司为药明生物,物医包括最近回购计划在内,药公亿港元今年总计公告回购3次,司公涉及总额8.43亿港元。回购药明生物在9月26日早间的总额最新公告中表示,公司财务状况维持稳健。家港董事会相信,建议股份回购及其后注销回购股份,不仅可提升股份价值,改善股东回报,也可减少集团各项股份奖励计划对公司股权潜在摊薄效应的影响。另外,建议股份回购反映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及对强劲增长前景充满信心。
某医疗公司投资总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中以高估值高成长为主的领域受诸多外部因素影响,估值逻辑发生了一些变化,导致有的股东认为上市公司有必要通过股票回购稳定股价。
上述22家公司中,回购次数最多的是亿胜生物科技,年内进行了77次回购,涉及金额共计1007.21万港元。其次是美瑞健康国际,年内进行了49次回购,涉资总额为3661.57万港元。再次是方达控股和康臣药业,两家在年内分别进行了31次和30次回购,涉资总额分别为5705.54万港元、3494.38万港元。
从回购目的看,多数公司均表示,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以及对基本面的判断,以提升投资者信心。
此外,从细分行业来看,按照恒生行业分类,截至9月26日,年内产生最多回购的是药品企业,其次是生物技术企业,两大领域产生回购的公司数量分别为11家、5家,二者之和占产生回购的生物医药公司总数约72%。
东高科技首席策略研究员陈宇恒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生物医药整体板块估值跌至历史低位,且业绩表现依旧稳定,同时集采所造成的风险压力已得到释放;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根据自身的市场状况、业态布局、研发布局,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因此会倾向于开展回购来提振市场信心。”
“从行业来看,其中涉及不少老牌药企、医疗器械等重资产企业,这些企业有人才、设备、厂房,也不缺研发实力,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对公司本身的长期投资价值有信心。”成都特威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药品注册和临床开发负责人陈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回购股份往往出于维护股价的考虑,逻辑就是向市场传递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受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部分生物医药行业公司当前股价未能充分体现出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和良好的资产质量。”一位不愿具名的生物医药投资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一级市场对医药行业持保守态度,二级市场反应冷淡。对企业而言,当股票市值被市场严重低估时,就可能通过回购一部分股票,以引导投资者重新评估该企业。”
“回购被视作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优化治理结构、稳定股价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企业在股价低迷时能拿出真金白银回购,也是经营稳定的体现。”赢来资本VP盛荔向记者表示,“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市场经历一波下行后,随着一系列利好信息的释放,市场信心有望重塑。”
Tags:
相关文章
商务部:坚决反对美方限制半导体相关物项对华出口
焦点来源:人民网北京9月1日电 记者赵竹青)在今天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8月31日美国芯片设计公司英伟达称被美国政府要求限制向中国出口两款被用于加速人工智能任务的最新两代旗舰GPU计算芯片 ...
【焦点】
阅读更多“清凉商品”走俏 “夜经济”升温 “夏日经济”释放消费活力
焦点来源:经济参考报近期,我国多地持续高温,热浪来袭的同时也催热了“夏日经济”。消暑类家电、家居用品等“清凉商品”走俏消费市场;多地夜市步行街烟火气升腾……“天气热了,就喜欢在家自制点冷饮,冰爽解暑。”北 ...
【焦点】
阅读更多光大期货【燃料油】:持续关注成本端波动和成品油裂解利润变化
焦点周二,上期所燃料油主力合约FU2209收涨3.32%,报3143元/吨;低硫燃料油主力合约LU2209收涨1.64%,报5011元/吨。据金联创统计,7月中国炼厂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总量在151万吨,环 ...
【焦点】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