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凉爽的一年?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否认
国家气候中心近日表示,今年依据极端天气的未年物理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来看,最凉从今年6月13日开始,爽的所否迄今为止的年中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强。
研究人员预测,科院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可能是大气大概率,但所谓的今年“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凉爽一年”的预测没有依据。
长期气候变化预估需借助气候模式
上周日,未年物理从西南的最凉四川到东南沿海的福建,多达62个气象站日前出现了创纪录的爽的所否气温,重庆部分地区的年中气温达到45摄氏度。
针对极端气温趋于频繁的科院现象,有观点认为这可能只是大气个开始。日前有消息引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20年6月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今年论文称,“今年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
对于这一结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8月22日晚发布消息予以澄清。大气物理所称,该所学者2020年发表在《自然-通讯》的学术论文既不涉及未来10年的温度预测问题,更没有提出、也不支持“今年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这一结论。
大气物理所解释称,当年这篇题为“Emergent constraints on future projections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的学术论文,关注的是极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RCP8.5,即无气候变化政策干预时的基线情景),到2100年,西北副热带高压的可能变化。“该论文工作与近期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和预测没有任何联系。”大气物理所表示。
此外,大气物理所还回应称,要对本世纪末的长期气候变化进行预估,必须借助气候模式,但是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当前模式结果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奖励给气候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他因地球气候模式方面研究的贡献获奖。真锅淑郎表示:“气候变化将随着更多干旱、暴雨、陆地变暖和极地冰层融化而继续加剧。”
为此,地球系统模式在气候变化和变率的机制研究和预测预估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模拟不同温室气体浓度下地表的平均情况,而且能够很好地模拟如地球轨道变化、火山爆发、人为排放气溶胶以及气候系统的内部变率等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我国极端高温超全球增暖速度
针对今年夏季我国大部分区域出现持续的极端高温以及许多区域同时发生严重的干旱现象,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李熙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我国极端高温要比全球变暖的增温速率更为剧烈。”
李熙晨解释称,全球变暖速率平均0.1℃/10年,而今年夏天我国多地极端高温,显然已经超过平均增暖速率。
“夏季极端高温的一个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辐射强迫变化所导致的全球增温。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发射红外线,持续加热大气和地球表面,造成地表的持续增温,全球变暖。”李熙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温室气体持续排放,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可能会变得更加频发。“如果我们不及早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很可能今年的极端高温现象会慢慢变为常态。”李熙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针对今年夏季的极端高温发生的其他原因,李熙晨认为,也受到全球海洋、海冰变率的影响。“今年热带太平洋发生了明显的拉尼娜现象。同时北极海冰加速消融、北印度洋持续增温。”他说道,“这些气候变率会对我国上空的大气环流产生影响,最终表现为我国上空持续受到高压中心(或成为’高压脊’)的影响。”
所谓“高压脊”,是指高压中心伴随着较强的下沉气流,同时高压西侧存在较强的暖平流,这些都会造成表面增温的加剧,导致持续的极端高温事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不仅表现为表面温度的持续上升,而且会造成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上升。如去年全球的强暴雨和今年的极端高温都是极端事件频发的表现。
一些观点认为,伴随着夏季极端高温频发,冬季会出现频繁的极端低温。对此,李熙晨表示,这种观点并非没有科学依据。
“最近的观测发现北半球陆地区域的表面温度出现了夏季极端高温频率增加,冬季极端低温(寒潮)频率同时增加这一季节性增温不对称的现象。”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夏季极端高温现象受到全球变暖以及全球海洋、海冰变率的影响,而冬季极端低温事件更多受到’北极强化’这一现象的影响。”
近30年来北极增温速度远超全球平均增温速度也引发关注。有数据显示,北极增温速度约为全球变暖速率的2-4倍。
李熙晨解释了北极增温与欧亚大陆寒潮频发之间的关联。“北极加速增温导致北极和北半球中纬度温度梯度降低,系统稳定性随之降低,北极和中纬度之间的气团交换更为容易和频繁。”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冬季大量冷空气通过大气环流从高纬度输送到欧亚大陆内陆区域,导致欧亚大陆中纬度包括我国等区域寒潮频发,这些复杂过程共同作用,造成了夏季热浪袭人,冬季寒流频发的极端现象。”
- ·美媒:外国品牌努力吸引中国爱“国潮”的Z世代
- ·证券时报头版:央行采取超预期降息操作或许打响了下半年政策加码稳增长的第一枪
- ·国家发改委:7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4.5%,比上月加快3个百分点
- ·95后因涉案750元被法院曝光?回应来了......
- ·现货黄金交易策略:金价完成关键支撑的回踩确认,后市重启涨势?
- ·阅文集团2022年半年报:收入40.9亿元 将加快IP视觉化
- ·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9月16日-9月19日召开
- ·巴菲特、高盛最新持仓曝光!美股走高,这只中概“新妖”再度暴涨115%,啥情况?
- ·80后、90后不爱喝白酒?专家:劣质白酒充斥市场,中高端酒价格让人望而却步
- ·内蒙古:2016年以来符合条件的待批项目到年底前应批尽批
- ·国家发改委: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市场规模不断扩容
- ·身负7条人命,逃亡20年,劳荣枝案二审8月18日开庭,公众可网上申请旁听
- ·巩固回升向好趋势 三部门出实招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 ·中式快餐IPO“三国杀”,得外卖者得天下?
- ·ADC研发浪潮席卷下,四环医药差异化布局创新
- ·外企开始“产业备份” 谁能接住?
- ·适马E卡口APS-C镜头新专利:18-50mm F2.8防抖版要来了?
- ·郭田勇:独立科学的第三方评级是银行理财产品布局的重要参考
- ·前纽约联储行长:明年降息不太可能,美联储或将利率提高至4%以上
- ·新西兰宣布增派120名军事人员赴英国训练乌克兰士兵
- ·县域银行如何逆袭?浙江东阳农商银行新书发布!
- ·券商“818理财节”外宣被监管叫停?机构:假消息 但须避免搏出位而违规
- ·魅蓝新品发布会官宣!“秋日的新生” 8月18日19点见
-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涨超1%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板块走强
- ·经济日报集团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3511.7万港元同比增加51.64%
- ·为啥不爱吃海底捞了?“火锅一哥”上半年预亏逾2.2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