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澳元未来继续贬值可能性较高
作者: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刘苏
自2022年以来走势可谓“前期抵抗,市场之后放弃抵抗”的分析过程。年初,澳元的未继汇率为0.72美元,首月小幅贬值至0.69美元,续贬随后开始抵抗,较高经过2个多月的市场抗争后最高升至4月8日的0.76美元,随后开始贬值至今。分析今年的澳元走势可以看做是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澳元无奈、第二阶段澳元犹豫、未继第三阶段澳元贬值、续贬第四个阶段澳元跟进。较高
澳元兑美元走势第一个阶段澳元无奈=“美元准备”+“澳洲准备”+“商品平稳”为2022年1月27日美联储启动加息之前,市场这个阶段澳元是分析“翘首以盼”,等待靴子落地的澳元过程也是在内部经济准备冲击的过程,其中数月内的窄幅波动(0.75-0.72美元)也说明澳大利亚内部的无奈。
第二个阶段澳元犹豫=“美元加息”+“澳元犹豫”+“商品上涨”为2022年1月27日至4月8日,澳联储体现了澳元的犹豫过程,但届时全球受到疫情和俄乌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上涨,铁矿石价格一飞冲天,澳元在犹豫不觉的过程中享受了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被动升值。同时,对澳联储的加息预期升温也是支撑澳元走高的重要因素。在第二个阶段,澳元不断没有随着的上涨而贬值,却享受着铁矿石价格上涨带来的升值,可谓坐享其成。
第三个阶段澳元贬值=“美元加息”+“澳不加息”+“商品下跌”为2022年4月5日至5月3日之间,澳联储于4月5日宣布利率维持不变,虽然体现了澳联储部分暂缓加息的决心,但直接导致了澳元1个月之内快速贬值了400多个基点,市场因俄乌危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美元指数攀升是施压澳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此外,大宗商品铁矿石价格下跌,我国的上海疫情导致整体需求有所下降,也对商品货币澳元构成了一定的打压。多重因素之下,澳元走出了8年内的第二大单月贬值幅度,单月贬值5.62%,也是市场对澳联储利率维持不变的回应。
第四个阶段澳元跟进=“美元加息”+“澳元加息”+“商品平稳”为2022年5月3日之后,澳联储在货币政策声明中不再提及在加息问题上“耐心等待”。市场将此解读为澳储行收紧政策迈出的又一步,且年底前至少还会加息4次。从加息事实以及预期管理上来看对4月的贬值进行了一次修正,也开启了自2015年4月后的首次加息,跟随美国脚步。大宗商品铁矿石与国际铜价格走高也对商品货币澳元构成了一定的支撑。
预计未来中期澳元仍然以贬值为主,2-3个月看向0.68美元左右,6个月看向0.665美元左右,但贬值的速度不会太快。主要因素如下:
首先,澳大利亚快速通胀正在体现,加息更加明确且速度会加快,减缓澳元的贬值速度。尽管通胀率仍低于大多数其他发达经济体,但还是显着上升且超出预期;截至一季度,总体通胀率为 5.1%,基本通胀率为 3.7%。加息的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太慢会导致4月分澳元快速贬值的悲剧重演。我国需求随着疫情问题以及消费不足而降低全球需求,对澳元有贬值动力。我国表现疲软的经济数据以及逐步降低的需求,对商品货币澳元构成了一定的打压,在2022年可能不会有太多的转变。
其次,商品价格短期内不会下跌,对澳元有着一定的支持,不会快速贬值。从德国叫停了110亿美元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到俄罗斯受到制裁,欧洲经济增长放缓,能源供应中断,需要从其他地缘寻找替代品,短期内价格不会大幅下跌,直到整个市场习惯现在的价格中枢。
最后,美元加息进度可能会减慢,对澳元也存在一定的支持,贬值速度不会超过预期。此前单次上调50个基点,这已经是22年来最大的升息幅度,美联储已不可能像市场之前预期的那样激进地收紧货币政策:“3月加息50个基点、今年加息8次、9次的可能性消失了,美国经济无法适应并忍受货币政策的这种急刹车。” 美元指数持续刷新20年高位是施压澳元回落的主要原因,在2022年仍然会对澳元施压。
综上所述,年初以来澳元在美联储、澳联储和商品价格三重因素影响下波动节奏清晰明朗,美元主导货币紧缩逻辑是关键,而商品受供应链和地缘政治因素干扰一波三折。预计未来澳元仍存贬值空间,美国和澳大利亚加息节奏配合可能是货币强弱对标性核心参数。预计商品价格将在短中期维持相对高位,市场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的僵局难以改变,我国经济和贸易因素对澳元阶段性影响不可忽视。
(责任编辑:热点)
- 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表现太差劲,硬件团队今年将亏损100亿美元
- 事关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透露了哪些信号?
- 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协同发力,四季度基建投资有望提速
- 三季度基金重仓股揭晓:茅台、宁王稳坐前二
- 欧盟委员会提议从2023年1月1日起引入为期一年的天然气价格调整机制
- 万科物业拒收现金,被央行依法处罚并曝光
- 华为新专利:根据脑波状态控制车辆是否自动驾驶
- 吴亚军隐退,仕官生当家
-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
- 普京:不排除亲赴印尼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可能
- 地产“难兄难弟”:罗玉平和沈天晴的89亿交易黄了
- 特斯拉儿童车因违反安全规定被召回
- 俄大使馆谴责:美方在纵容他们逍遥法外
- 光伏产业链迎来价格拐点 下游电池龙头已率先提价